三鹤麟,健康问题去药物解决方案的创新引领者

三鹤麟,
健康问题去药物解决方案的创新引领者

食疗优先医疗,药补不如食补

三鹤麟,甄别食品特性,研究个体差异,让人民吃出健康

三鹤麟,甄别食品特性,研究个体差异,
让人民吃出健康

以科技创新让传统中医在饮食与健康中新生

三鹤麟药食同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鹤麟科技”,是一家致力于在饮食与健康之间提供卓越解决方案的集团化股份公司。 集团成员包括北京三鹤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三鹤麟管理咨询公司、辽宁三鹤麟药食同源健康科技公司、三鹤麟药食同源研究院、三鹤麟发酵技术研发中心等,与绿色方舟国际联盟、中医药亚健康与慢病康复联盟等组织与科研机构携手,让古老中医在饮食与健康中新生,研究食品特性与健康规律,个性化指导饮食健康方式,以食疗助力诊疗康复,以饮食优化生命体质,通过推动食品及供应链高质量发展,为美食赋予卓越健康价值,推动绿色健康、绿色饮食和绿色生活方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缩短疾病恢复周期,提升劳动力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三鹤麟药食同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鹤麟科技”,是一家致力于在饮食与健康之间提供卓越解决方案的集团化股份公司,集团成员包括北京三鹤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三鹤麟管理咨询公司、辽宁三鹤麟药食同源健康科技公司、三鹤麟药食同源研究院、三鹤麟发酵技术研发中心等,与绿色方舟国际联盟、中医药亚健康与慢病康复联盟等组织与科研机构携手,让古老中医在饮食与健康中新生,研究食品特性与健康规律,个性化指导饮食健康方式,以食疗助力诊疗康复,以饮食优化生命体质,通过推动食品及供应链高质量发展,为美食赋予卓越健康价值,推动绿色健康、绿色饮食和绿色生活方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缩短疾病恢复周期,提升劳动力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绿色方舟国际联盟

中医药亚健康与慢病康复联盟

中医药亚健康与慢病康复联盟成员单位

中医药亚健康与慢病康复联盟服务机构

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GB 7101-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

T/CBIA 008-2021《固体饮料》团体标准

T/CI 147-2022《药食同源及药膳配方食品 通用要求》团体标准

T/CNFIA 131-2021《益生菌食品》团体标准

T CIFST 009-2022《食品用益生菌通则》

原文发表于《医药经济报》2023第59期(总第4514期)

文 | 医药经济报特约撰稿人、和君咨询高级咨询师 史天一

得女性者得天下!女性相关的医药健康产业已然形成了巨大的需求,正在疾速狂奔。据AcumenRescarch & Consulting预测,2021年全球女性医药健康整体市场规模达到25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835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扩大至97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057亿元),2022-2030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16%。

不少企业家捕捉到了这个信号,积极布局女性健康赛道,并诞生了许多新品牌、新产品。相关企业在资本市场亦表现不俗,过去一年许多女性健康有关企业获得融资,涉及再生医美材料、女性健康相关分子诊断、高端激光医美设备、孕期健康管理等细分板块。

本文简要分析女性健康赛道的投融资现状、影响因素及未来趋势,寻找该领域四大值得关注的投资方向

捕捉女性最迫切需求

在女性健康赛道上,企业和资本多集中在少数几个板块,其中辅助生殖、抗初老、减脂、经期管理等赛道比较成熟,亦与日常生活中女性最关心的话题有关

受到政策加持,部分板块发展有望更上一层楼

辅助生殖板块将受益于纳入医保报销系统:自7月1日起,促排卵检查、采卵、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术等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已纳入北京市基本医保,并按医保甲类纳入门诊报销。当前,我国辅助生殖市场渗透率只有欧美的四分之一左右,未来更多地区辅助生殖将纳入医保,有望刺激辅助生殖板块新一轮投融资。

抗初老赛道则抓住了女性对皮肤、美容等的刚性需求。近年来,轻医美及相关产业迅速崛起,小而美的女性健康产品、服务更容易获得消费者、投资者的青睐。

而在减脂领域,除了传统的减脂类药物外,也有不少企业正在开发减脂综合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呈现从单纯卖药向提供解决方案、引领健康生活方式变化的趋势。

(投资点睛] 总的来说,女性健康赛道市场广阔、细分板块众多,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支持政策较多。因此,只要是善干捕捉女性最迫切需求的产品、服务,就有盈利机会。资本界对女性健康赛道的主要关注点,亦与女性日常生活中最关注的板块联系紧密。

突出细分核心竞争力

女性健康领域的优势在于覆盖人群广,但也正是由于覆盖面太大,就必须在具体的细分板块下功夫。否则,女性健康概念就难以在中国女性领域的"汪洋大海”里激起浪花。

当前,打着女性健康旗号的企业众多,然而有自己独特定义的企业只是其中的少数,市场格局还比较分各家企业聚焦的业务方向千差万别,这导致女性健康赛道长期被认为是个小众赛道。

女性健康赛道成功的企业,多数是围绕某个细分板块进行单点攻克,诸如肠道健康、膳食平衡、慢病管理、睡眠调节、抗衰美容等。不同细分板块都有明星企业,他们的共性就是"聚焦”

(投资点睛] 锁定全生命周期的某个环节进行单点攻克,是女性健康领域一个较稳妥的发展方式。由于专注于细分赛道,企业独特性突出,容易获得资本青睐。例如2022年IPO的麦澜德,专注于提供盆底及产后康复领域临床整体解决方案,而今年6月IPO的锦波生物,则专注于重组胶原蛋白研发。

涉足全生命周期管理

相较于聚焦细分板块逐渐深化自身优势的稳妥发展方式,涉足多领域甚至提出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女性健康赛道企业也在不断增加。

这类企业多是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资本雄厚、自身涉足板块多的企业。由于自身不同的产品可覆盖女性不同生命周期,加上可以利用其他产品既有的服务体系、数字化工具,有望形成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闭环。

例如雅培,近年提出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而这只是其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产品中的一个。全生命周期管理,或者全病程管理,是大健康产业赛道的一个大趋势,其特征在于服务的细化,从销售产品到提供用药指导、健康教育、数据分析、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服务的精细化转变。

女性健康作为健康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也会发生从卖产品向提供精细化健康管理服务转变。2021年9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2021-2030年)》,将"妇女全生命周期享有良好的卫生健康服务”作为主要目标之一,也代表着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未来趋势。

(投资点睛] 对于提前布局女性健康管理精细化服务的企业而言,不仅是对产业层面的产品、服务门类进行拓展,更大的意义在于填补行业空白、重新定义女性健康概念。通过打造一种更科学、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制定女性健康管理标准,成为行业标准、女性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从而实现企业升级迭代。

AI技术引新一轮竞争

AI技术作为颠覆性的技术,对任何一个产业都可能产生颠覆性的改变,女性健康赛道也不例外。

当前,女性健康有关的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围绕解决和改善女性心理、生理健康问题的诊断工具.软件设备等产品与服务,已经几乎覆盖女性健康有关的所有赛道,例如可穿戴数字化监测设备、经期管理软件等

国内一些数字化企业已经在这一领域有所深耕,例如好孕帮、芽觅等关注女性健康与生育解决方案的开发这些软件运营商往往从某一具体细分板块逐渐扩大到更多的女性健康相关细分板块。

相当多的女性健康赛道数字化产品企业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融资,例如智能家用美容仪器研发商品牌可思美于2021年1月拿到由顺为资本和小米集团约上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妇科肿瘤早筛服务商顺式聚天生物于2021年获山蓝资本上亿元人民币融资

[投资点睛] 虽然女性健康有关的数字化、人工智能产品的完整性、科技含量、专业化细分以及聚焦板块仍有很大局限性,但作为颠覆性技术,在不久的将来,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可能引发女性健康赛道新一轮竞争。因此,提前布局数字化、人工智能的相关企业具有先发优势。

捋清”她健康”投资主线

原文发表于《医药经济报》2023第59期(总第4514期)

文 | 医药经济报特约撰稿人、和君咨询高级咨询师 史天一

得女性者得天下!女性相关的医药健康产业已然形成了巨大的需求,正在疾速狂奔。据AcumenRescarch & Consulting预测,2021年全球女性医药健康整体市场规模达到25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835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扩大至97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057亿元),2022-2030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16%。

不少企业家捕捉到了这个信号,积极布局女性健康赛道,并诞生了许多新品牌、新产品。相关企业在资本市场亦表现不俗,过去一年许多女性健康有关企业获得融资,涉及再生医美材料、女性健康相关分子诊断、高端激光医美设备、孕期健康管理等细分板块。

本文简要分析女性健康赛道的投融资现状、影响因素及未来趋势,寻找该领域四大值得关注的投资方向

捕捉女性最迫切需求

在女性健康赛道上,企业和资本多集中在少数几个板块,其中辅助生殖、抗初老、减脂、经期管理等赛道比较成熟,亦与日常生活中女性最关心的话题有关

受到政策加持,部分板块发展有望更上一层楼

辅助生殖板块将受益于纳入医保报销系统:自7月1日起,促排卵检查、采卵、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术等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已纳入北京市基本医保,并按医保甲类纳入门诊报销。当前,我国辅助生殖市场渗透率只有欧美的四分之一左右,未来更多地区辅助生殖将纳入医保,有望刺激辅助生殖板块新一轮投融资。

抗初老赛道则抓住了女性对皮肤、美容等的刚性需求。近年来,轻医美及相关产业迅速崛起,小而美的女性健康产品、服务更容易获得消费者、投资者的青睐。

而在减脂领域,除了传统的减脂类药物外,也有不少企业正在开发减脂综合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呈现从单纯卖药向提供解决方案、引领健康生活方式变化的趋势。

(投资点睛] 总的来说,女性健康赛道市场广阔、细分板块众多,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支持政策较多。因此,只要是善干捕捉女性最迫切需求的产品、服务,就有盈利机会。资本界对女性健康赛道的主要关注点,亦与女性日常生活中最关注的板块联系紧密。

突出细分核心竞争力

女性健康领域的优势在于覆盖人群广,但也正是由于覆盖面太大,就必须在具体的细分板块下功夫。否则,女性健康概念就难以在中国女性领域的"汪洋大海”里激起浪花。

当前,打着女性健康旗号的企业众多,然而有自己独特定义的企业只是其中的少数,市场格局还比较分各家企业聚焦的业务方向千差万别,这导致女性健康赛道长期被认为是个小众赛道。

女性健康赛道成功的企业,多数是围绕某个细分板块进行单点攻克,诸如肠道健康、膳食平衡、慢病管理、睡眠调节、抗衰美容等。不同细分板块都有明星企业,他们的共性就是"聚焦”

(投资点睛] 锁定全生命周期的某个环节进行单点攻克,是女性健康领域一个较稳妥的发展方式。由于专注于细分赛道,企业独特性突出,容易获得资本青睐。例如2022年IPO的麦澜德,专注于提供盆底及产后康复领域临床整体解决方案,而今年6月IPO的锦波生物,则专注于重组胶原蛋白研发。

涉足全生命周期管理

相较于聚焦细分板块逐渐深化自身优势的稳妥发展方式,涉足多领域甚至提出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女性健康赛道企业也在不断增加。

这类企业多是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资本雄厚、自身涉足板块多的企业。由于自身不同的产品可覆盖女性不同生命周期,加上可以利用其他产品既有的服务体系、数字化工具,有望形成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闭环。

例如雅培,近年提出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而这只是其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产品中的一个。全生命周期管理,或者全病程管理,是大健康产业赛道的一个大趋势,其特征在于服务的细化,从销售产品到提供用药指导、健康教育、数据分析、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服务的精细化转变。

女性健康作为健康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也会发生从卖产品向提供精细化健康管理服务转变。2021年9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2021-2030年)》,将"妇女全生命周期享有良好的卫生健康服务”作为主要目标之一,也代表着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未来趋势。

(投资点睛] 对于提前布局女性健康管理精细化服务的企业而言,不仅是对产业层面的产品、服务门类进行拓展,更大的意义在于填补行业空白、重新定义女性健康概念。通过打造一种更科学、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制定女性健康管理标准,成为行业标准、女性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从而实现企业升级迭代。

AI技术引新一轮竞争

AI技术作为颠覆性的技术,对任何一个产业都可能产生颠覆性的改变,女性健康赛道也不例外。

当前,女性健康有关的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围绕解决和改善女性心理、生理健康问题的诊断工具.软件设备等产品与服务,已经几乎覆盖女性健康有关的所有赛道,例如可穿戴数字化监测设备、经期管理软件等

国内一些数字化企业已经在这一领域有所深耕,例如好孕帮、芽觅等关注女性健康与生育解决方案的开发这些软件运营商往往从某一具体细分板块逐渐扩大到更多的女性健康相关细分板块。

相当多的女性健康赛道数字化产品企业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融资,例如智能家用美容仪器研发商品牌可思美于2021年1月拿到由顺为资本和小米集团约上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妇科肿瘤早筛服务商顺式聚天生物于2021年获山蓝资本上亿元人民币融资

[投资点睛] 虽然女性健康有关的数字化、人工智能产品的完整性、科技含量、专业化细分以及聚焦板块仍有很大局限性,但作为颠覆性技术,在不久的将来,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可能引发女性健康赛道新一轮竞争。因此,提前布局数字化、人工智能的相关企业具有先发优势。

捋清”她健康”投资主线

原文发表于《医药经济报》2023第56期(总第4511期)

文 | 医药经济报特约撰稿人、和君咨询高级咨询师 史天一

近年来,一批县城(包括县级市、郊区等)医药产业快速壮大,在某些细分领域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例如“中国医疗耗材之都”河南长垣,占据全国医疗器械市场销量50%以上,全国各大医院覆盖率超75%类似的还有江西进贤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中国医用内镜产业基地浙江桐庐等。这些产业集群中,不乏一些体量较大的企业,例如驼人集团,营收62.7亿元、占据国内麻醉包市场48%份额、输注泵市场36%份额。

过去,县域医药产业常被投资者忽略,但近年来,在产业迭代升级、规模扩大方面不乏表现优越的企业已经越来越被投资者看重,其中政府引导基金的助力扮演着关键角色。政府引导基金助力下的县城医药产业由于资金得到极大补充,正大放异彩。

本文从4个方面简要分析县域医药产业的投资看点、竞争力与风险点

一问: 政府引导基金投资方向?

2022年至今,新设立政府引导基金中,区县级引导基金比重越来越大,政府引导基金明显向县级下沉.2022年,新增区县级政府引导基金规模为366亿元,较2021年增53.87%,而同期新增省级政府引导基金规模较2021年上升19.81%,新增市级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则较2021年下降12.62%。

下沉趋势体现在基金规模上。2022年,合肥肥西县组建了生物医药产业政府引导基金,总规模达27亿元;浙江的永康市 (县级市)与临海市则分别成立了规模30亿元和100亿元的母基金。

实践证明,政府引导基金可极大促进地方产业发展。例如合肥市通过政府引导基金主导的政府多层次政策扶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产业升级成效显著,形成了"合肥模式”

投资考量: 在政府引导基金的助力下,县城的诸多医药企业短期内可获得一大笔发展资金

尤其是以往有独特优势却缺乏资金的企业,发展势头将今非昔比,投资者不妨关注此类消息,寻找与此类企业共同成长的投资模式,以投资、咨询换股权或强强联合等方式与产业相伴前行。

二问: 原有产业基础可否迭代?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各县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集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引导县域产业集中集聚发展。

各地县政府在既有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加速建立产业园区。既有医药产业集群的县城纷纷建立了医药产业园区,在原有产业基础上进行升级迭代。

例如长垣县健康产业园,规划不仅设置了体现该县优势的医疗器械产业片区,还设置了生物医药产业片区并设置生活配套服务区和创新研发基地,在基础设施、创新研发等方面都大大提升了该县原有水平。

投资考量:县政府的统筹规划加上原有的医药产业集群的基础,以政府引导基金作为杠杆,极大吸纳了社会资本,县城医药产业升级迭代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尤其是本身医药产业集群规模较大的县城,在政府、基金、产业三者的联动下,下一步可诞生出更多明星企业。

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本身医药产业集群规模较大、医药园区规划清晰、并有较大规模政府引导基金的县城。

在这些区域寻找投资标的,可节省许多寻找投资标的的时间。

三问: 有无区位先天优势助力?

不同的县城,区位优势可能大不相同,根据不同区位优势而形成产业规划方向也可能大不相同。某些县城的区位优势甚至优于许多地级市,例如国际物流港附近的县城、靠近省会的县城等。

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选择把生产基地落户在某些区位优势明显的县城

例如国内多制药产业化龙头企业深圳翰宇药业,选择在武汉郊区的黄破区建设生产基地,打造全国最大的多肤原料药生产基地和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生产基地。

又如江苏泰兴市打造原料药基地,园区在建项目总投资约220亿元,包括兴普泰高附加值的多肤类原料药项目、药明康德合全药业新药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凯莱英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一体化基地项目等一批CDMO医药产业项目。有别于高耗能、低附加值类原料药基地,泰兴原料药基地选择发展技术含量高、人才集聚型的原料药产业,还招引附加值高的制剂项目落地,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在园区内形成闭环效应,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目的是助力当地原料药产业迭代升级。

投资考量:黄破和泰兴都有着极佳的区位优势:一个靠近武汉,交通发达,另一个靠近苏州、南京、上海、杭州等生物医药产业发达的城市。

这类县城的医药产业更容易向技术含量更高的板块倾斜,与临近的大城市医药产业形成互补,其医药产业的发展前景不亚于某些地级市。

四问: 综合力能否撑长期发展?

生物医药是前沿行业,一些研发生物药的企业在前期许多年往往处于亏损状态,需要大量资金。即使是一些中低端的医疗器械(例如口罩等)生产,也需要生产线、原料、劳动力等投入。因此,一个县城的医药产业能否通过政府引导基金而完成升级迭代,其实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个县城的营商环境、金融环境、人居环境、教育条件等,都是企业和投资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某些风口下,也许某些县城的医药产业获得大量的发展资金,但一旦热度下降,资金和人才的可持续注入就需要依仗县城的综合实力了。

投资考量: 许多要素往往扮演着木桶里最短板的那一块。例如优秀的人才通常会选择大城市就业,人才资源缺乏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许多县城由于学校竞争力差、县城环境一般等,难以长期可持续地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对于当地医药产业的升级迭代来说,这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阻力因素。

投资者在投资县城的医药企业时,要以长期主义的眼光,从整个县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投资标的,可减少一定的投资风险。





四问县域标的跟投价值

文 | 医药经济报特约撰稿人、和君咨询高级咨询师 王荣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把中医药放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审视,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来谋划部署。多次就中医药工作发表的重要讲话,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在考察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街道二〇五所社区中医馆时提出:“开设中医科、中药房很全面,现在发展中医药,很多患者喜欢看中医,因为副作用小,疗效好,中草药价格相对便宜。像我自己也喜欢看中医。”

2015年12月22日,习近平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中提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2016年2月3日,习近平在江西考察江中药谷制造基地时提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

2016年6月22日,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演讲时提出:“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国的造纸、冶铁、中医等经中亚传播至世界,中亚、西亚的天文、地理、数学等知识也相继传入中国,促进了双方社会发展。”

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出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时提出:“新形势下,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是: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要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适合中医药发展的评价体系、标准体系,加强中医古籍、传统知识和诊疗技术的保护、抢救、整理,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力争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有所突破。”“我们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坚持古为今用,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

2017年7月6日,习近平致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的贺信中提出:“实现人人享有健康是我们共同的美好愿景。我希望各方充分利用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机制,深化卫生健康领域交流合作,推进各方传统医药互学互鉴,携手应对公共卫生挑战,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贡献。”“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许多国家民众广泛认可。”

2017年7月24日,习近平致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的贺信中提出:“中国2500多年前编成的诗歌总集《诗经》记载了130多种植物,中医药学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植桑养蚕而发展起来的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

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在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考察时提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2019年10月,习近平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020年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提出:“要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加快筛选研发具有较好临床疗效的药物。”

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提出:“要加大重症患者救治力度,加快推广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案,加强中西医结合,疗效明显的药物、先进管用的仪器设备都要优先用于救治重症患者。”

2020年4月10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提出:“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中医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及时总结经验,加强科学论证,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中西医结合,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

2020年6月2日,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提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能一次次转危为安,靠的就是中医药,并在同疫病斗争中产生了《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温热论》等经典著作。这次临床筛选出的“三药三方”,就是在古典医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的。”“要加强研究论证,总结中医药防治疫病的理论和诊疗规律,组织科技攻关,既用好现代评价手段,也要充分尊重几千年的经验,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要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一批科研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要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要深入研究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2020年9月22日,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2021年3月6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提出:“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

原文发表于《医药经济报》2023第100期(总第4555期)

文 | 医药经济报特约撰稿人、和君咨询高级咨询师 史天一

近期,一批中药茶饮、药膳等药食同源类产品纷纷上市,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掀起药食同源饮品、食品养生的“飓风”。这背后体现了我国年轻人成为养生消费主体、食品保健跨界融合的大趋势,药企顺应消费文化变化从而获得了新的增长点,而跨界融合布局,在其中有很大潜力。

一、年轻人成为健康养生消费主力军

2022年,麦肯锡在全球六个国家对近万名消费者进行了关于健康消费观念的调查,发现60%以上的中国消费者在将健康养生视为头等大事,远超过美国的37%、日本的14%、德国的8%。据2022年央视《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数据,保健养生不仅是60岁以上人群消费清单的前三名,也闯进了年轻人消费意愿前三名,保健养生不再只和中老年有关。新华网联合京东健康等发布的《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则指出,中国18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健康养生消费人群的83.7%,药食同源+滋补类成为新生代消费选择。显然,年轻人已经成为健康养生消费主力军。今年夏天,医院、药房里常见的酸梅汤火出圈,让不少年轻人甚至放下了手里的可乐、奶茶。而这只是当前流行的药食同源食品饮品的一角,还有众多的优秀产品陆续被发掘或发明出来。

二、知名药企已经率先开始茶饮、药膳药食同源化

诸多知名药企已经率先开发出了一些药食同源类的茶饮、药膳等,并取得不错的效果。例如九芝堂药店已推出多种养生茶饮,还联合饿了么举办现场体验活动,邀请了众多网红,活动创意十足,现场坐诊、DIY制茶等形式很吸引人的眼球。“中华老字号”佛慈制药已经开发了阿胶糕、汉方茶饮等茶饮、食品类药食同源产品,下一步还计划整合甘肃省中药材及食材资源,进一步扩大药食同源产品、药膳食品等领域,挖掘新的业绩增长点。昆药集团旗下子公司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则正和温氏集团共同打造参苓鸡系列药膳预制菜产品,目前已经开发了参苓盐焗鸡、参苓白切鸡、参苓鸡汤等预制菜产品,双方共同努力将健康概念“治、养、调”一体化脾胃健康解决方案植入系列产品中。类似的案例还很多,知名药企以其品牌优势和质量控制体系,在药食同源类产品的推广方面,天然受到消费者的信任,自身研发药食同源产品,或以自身品牌背书、中药技术和食品企业跨界融合,在未来都有着广阔的前景。

三、跨界融合大趋势

年轻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消费群体,相对于其他年龄段,好奇心更强,更易受到各种类型广告、媒体的影响,对新知识、新产品、时尚潮流有更高的接受度。这就为药企、食品企业、互联网企业、媒体、美术设计机构等通过跨界融合引爆各方潜在价值提供了舞台。

京东、东阿阿胶、奈雪的茶三方跨界融合整合营销,做大阿胶奶茶的案例,堪称典范。在人群洞察上,东阿阿胶和奈雪的茶针对年轻人“既要又要还要”(兼顾口感、审美和养生),联名推广了“阿胶奶茶”,并植入了一系列高端药食同源概念,将五年福鼎老白茶、银耳枸杞、东阿阿胶、罗汉果糖等养生食材进行价值重塑和价值宣传,将口感进行跨界融合,并聘请知名艺术设计师对产品进行审美升级,融合为匠心打造的阿胶奶茶。阿胶奶茶确实极具美学价值,其杯套、手提袋等周边都用中国红为底色,把毛笔书法体“阿胶奶茶”放在醒目位置,并加入茶碗、棋盘、印章等中国元素,顺应基于年轻人的吸睛、国潮等视觉设计潮流,也在不知不觉中让年轻人认同了阿胶奶茶的文化价值和养生价值。

阿胶奶茶的爆火,数字化、互联网的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京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京东整合了其线上线下、站内外的全域流量资源,涉及多种传播渠道,加上京东数字化的强项,最终实现阿胶奶茶打通全域数据,实现全域的用户价值增长,在活动期间,“东阿阿胶奈雪联名奶茶”话题全网热议,总曝光量超过10亿,而阿胶奶茶推出至今,一直排在奈雪的茶全品销量冠军位置。这一跨界融合的案例,反映了年轻人对健康养生药食同源食品饮品的消费能量,也为其他药企自身发展或者跨界融合药食同源产品、引爆潜在价值提供了一个借鉴思路。




药食同源产品掀起养生“飓风”,跨界融合布局潜力大

原文发表于《医药经济报》2023第99期(总第4554期

文 | 医药经济报特约撰稿人、和君咨询高级咨询师 王荣建

近几年,各种要素的相互叠加与融合,带动AI制药泊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智药局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球AI药物研发相关融资总事件达144起,总金额超过62亿美元,全球AI制药市场规模超过10亿美元。

当前,全球已有700多家AI辅助药物研发企业,我国也孕育了近百家AI制药公司。在政策与资本的多重加持下,智能化组织纷纷响应,AI制药更多崭露头角。

国家与地方鼓励

政策支持方面,特别是近五年来,国家陆续发布了系列扶持医药行业创新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医药领域应用相关的文件(见表1),各地区也结合自身特点和产业布局,积极推动AI药研发展。

表1:近年来国家出台支持AI药研的部分政策(不完全统计)


如今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挂网《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加速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材料和创新药物领域科学研究。支持科研合作专项与AI创新主体开展联合研发,充分挖掘包括蛋白质、分子药物领域在内的实验数据,开展蛋白质序列与创新药物化学结构序列的预测等。同月,《上海市计算生物学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发布,围绕算法开发、模型构建、AI药物设计等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进行系统布局。规划至2025年初步建成生物大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培养、引进计算生物学人才,致力于在AI药研等领域率先实现重大理论突破等。

企业与资本助攻

梳理发现,我国近百家AI初创制药企业中,除晶泰科技在今年11月正式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冲击港股上市的英矽智能以及少数完成了C轮融资的企业之外大部分AI制药公司还处在早期初成长阶段。2023年1-11月,我国AI制药企业融资事件发生26起,融资金额超亿元人民币的企业有12家(披露总金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其中多数企业都处于天使轮、A轮、Pre-A轮(见表2)。

表2:2023年1-11月我国AI制药企业亿元融资事件(不完全统计)

(数据来源:智药局)

在AI制药领域,目前头部大药企、AI制药创新型企业以及互联网巨头相互协作与融合的案例较为突出,单独发力的个案也有发生,各方利用各自优势,或投资并购,或合作赋能。如华为成立医疗智能体EIHealth、百度打造百图生科、腾讯推出云深智药等。又如,药明康德先后投资多家AI赋能药研公司;复星医药与英矽智能在全球范围内共同推进多靶点AI药研;晶泰科技与多家跨国药企、云南白药与华为达成并推进该领域的相关成合作等。

1.传统大药企与AI制药创新型公司

代表事件如复星医药与英矽智能,双方的合作早有铺垫。2022年1月,复星医药与英矽智能达成协议,英矽智能将负责为QPCTL项目提名临床前候选药物,并将该候选药物推进到临床前阶段,之后复星医药将对其展开临床阶段研究,共同推进该项目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发。同时,复星医药的研发团队将提名四个靶点,由英矽智能的人工智能平台和研发团队进行评估和开发,并将候选药物推进到临床前阶段。复星医药向英矽智能提供1300万美元的首付款及里程碑式付款,并获得其AI平台PandaOmics和Chemistry42的使用权,以推进复星医药内部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发现与开发工作。

在双方宣布合作后不到40天,便已提名合作项目的临床前候选化合物ISM004-1057D用于新的肿瘤免疫疗法,并启动了临床前研究。至2023年8月初,双方合作开发的用于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候选药物ISM8207已获得主管部门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于条件具备后于中国境内开展Ⅰ期临床。据悉,在此一候选药物的早期研究中,英矽智能利用其生成式AI平台提出了肿瘤学靶点假设,并设计具有良好成药性的化合物。

【点评】本次合作双方均可以借助对方的优势,来提升在药物研发领域的竞争力,复星医药借助英矽智能的AI药物研发平台,来推动自身在AI药物研发领域的发展提速,而英矽智能也将受益于复星医药的临床开发和商业推广能力,加速其本身研发管线的商业化进程。

2.AI制药创新型企业与外企

2017年初,晶泰科技成为辉瑞药物晶型预测等服务的供应商。随后双方不断扩大合作半径,包括基于晶泰科技的AI技术,为辉瑞定制开发人工智能药物模拟平台。

此外,晶泰科技陆续与多个跨国巨头达成AI药物研发方面的合作。比如2022年10月,宣布与杨森制药(现为强生创新制药)达成研究合作,为其提供全新结构化合物的设计、筛选及合成服务。今年4月,德国默克与晶泰科技合作探究不同聚合物添加剂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盐酸二甲双胍晶体形态的影响,通过将默克的实验能力与晶泰科技的晶习预测技术相结合,开发更为全面的晶体形态工程筛选方法。5月,与礼来签署药物发现合作协议,以AI药物研发平台“干实验室”与自动化机器人“湿实验室”相结合的技术,为跨国企业从头设计并交付具有竞争力的候选化合物,赋能外企开发并向临床推进具有竞争力的新药管线。

【点评】与跨国药企的合作,除了可以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国际巨头药企丰富的资源与药物研发经验,完善和加速推动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的提升,同时,可以促进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拓展,加快国际化的布局。

3.中药企业与互联网巨头

2023年9月,天士力与华为云签署深化协议,双方将在盘古大模型的基础能力上构建一揽子业务场景应用,引领AI驱动创新。特别是在中药创新方面,基于中医药企业在关键领域深厚的行业经验及服务资源优势,结合华为云在AI大模型等方面的领先技术、平台及算力等展开密切合作,共建中药智能化研究新标准。未来还将与国内研究机构、高校深化合作,逐步形成产、学、研结合的中药传承创新机制。

【点评】本次合作,双方将以盘古医学、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为基础,结合中医药典籍、文献、临床数据、中药及天然产物现代化研究数据,共建垂直大模型,用以加速中药创新与转化。此举有望利用大模型智能化信息挖掘能力,深度萃取中药组方、药材成分、分子结构的中医理论内涵,实现复方中药的精准表征计算,形成中医药数智化研究。

取得突破性进展

现阶段,小分子化合物虚拟筛选、新靶点发现、药物优化设计和药物重定向是国内AI药研推进较多的项目,适应症主要集中在肿瘤、免疫学及神经病学等领域,且已取得部分突破性进展。

数据显示,我国近百家AI制药公司已有至少16家企业将24条药物管线成功推至临床阶段,其中7个产品管线进入临床Ⅱ期以上,涉及企业包括英矽智能、赛特明强、锐格医药、宇耀生物、埃格林医药等,其中埃格林医药针对子宫内膜癌的EG-007的管线已推进至临床Ⅲ期,是进展最快的管线之一。考虑到大部分企业属于发展早期,相较于传统的药物开发周期而言,取得这样的进展足以给业内带来振奋。

鼓足信心疏通堵点

虽然AI药研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毕竟还没有成功上市的案例出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节约多少成本,有待后期观察。总结来看,AI药研还存在数据质量、算法与应用场景的匹配度、知识产权保护、合作与协同等问题与挑战。

一是数据的质量如何保证。AI药研需大量数据支持,包括疾病数据、药物数据、化学结构数据等。一些信息虽易获取,但质量难以保证,非公开的数据来源于制药企业、科研机构等通过以往的项目过程的累积,虽精准度高,但数据作为制药业最核心的资产,在共享方面会有一些阻碍。如果最终的数据来源不规范、标准化不足、数据量不足等,都将直接影响AI模型的训练和精度预测。

二是人才与算法的匹配度。AI药研在不同应用场景中需匹配不同的算法模型,模型的选择合理性至关重要。要求企业管理者、负责人或关键专业技术人员对药研、AI技术等专业知识有深度、全面的理解,这样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稀缺,而算法与应用场景的匹配度,直接与最终的研究成果相关联。

三是知识产权保护。由于AI技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确定知识产权归属与保护范围是个难题。如何确保在AI药研中不会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也是需要解决的。

四是合作与协同。多个领域的专家、机构的合作和协同是否紧密?尤其是涉及相关数据,能否完全敞开共享,影响合作进展。
创新药是国家鼓励和支持的大方向,传统仿制药企“仿转创”亦是趋势。未来,随着算法、算力的迭代,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革新,多模态数据融合及AI技术与传统基础科学的结合将进一步推动AI药研进展。在国内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变与政策不断鼓励指引下,增强这一领域蓬勃向上的信心与底气正当时。


资本加持 AI制药锋芒渐盛

原文发表于《医药经济报》2023第98期(总第4553期)

文 | 医药经济报特约撰稿人、和君咨询高级咨询师 史天一

今年1到11月,我国境内医药BD交易共42笔。2023年马上进入尾声,加上12月的交易数量,恐怕也难超过2022年的69笔。而2022年已经相对于2021年全年的111笔减少了37%。这和国内多个药企加强海外License-out合作有很大关系,对应的是创新药出海迎来大爆发,还有不少创新药企摩拳擦掌准备出海。不过,药企切忌盲目跟风,获得“国际声望”远不如换来资源、助力自身成长重要,通过License-out“出海”未必是获得发展的最佳方式,相应的还可考虑其他BD交易,例如境内BD交易。


BD的全称是Business Development业务拓展,某种程度上也可称之为资源整合。相对于今年被热捧的License-out、License-in BD交易,境内BD交易虽然数量不多,仍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尤其对于想开拓新品种的传统药企、现金流短缺或商业化能力弱的本土生物科技企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回顾2023年10-11月,境内BD交易共有8起,和第三季度一样,疾病领域中抗肿瘤类最多。已披露的交易金额里,最高的是迪哲医药与无锡市高发集团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交易额达7亿元人民币,为政企合作、企业融资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交易频率上,基石药业、丽珠医药三季度以来最频繁。继7月的一笔境内BD交易后,10月丽珠医药再次进行BD交易,获得兰晟医药抗抑郁新药LS21031全部技术。两次交易丽珠都是受让方,都是专利及技术转让协议,体现了丽珠医药打造覆盖研发全周期的差异化产品管线的战略路线。基石药业则在11月一连进行两笔境内BD交易,一笔将nofazinlimab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发、注册、生产和商业化的权力独家授予三生制药,另一笔则是将RET抑制剂普吉华在中国的独家商业化推广权授予上海艾力斯。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一般的BD交易是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基石药业和上海艾力斯同为生物医药公司,体现了同类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BD交易相互获利。艾力斯拥有一支聚焦肺癌领域、专业学术推广能力出色的商业化团队,已经覆盖核心市场区域超过1200家医院,基石药业此次和上海艾力斯的BD交易,就是看重了其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商业化团队,希望可以通过借势实现产品顺利商业化。虽然10-11月总的交易数量不多,但不乏知名药企。通过梳理今年1月以来的交易我们更可以看出,境内BD交易里面大有门道,潜藏着很多价值。

境内BD交易有推广、销售及商业化合作、权益转让、联合开发、研发及生产合作、授权许可、技术转让等多种合作方式,现在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今年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境内BD交易。

一、 益方生物/正大天晴:权益转让BD

今年8月,益方生物与正大天晴签署《许可与合作协议》,正大天晴向公司支付最高不超过5.5亿元的首付款及里程碑款;并按年净销售额向公司分层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益方生物作为交换,则授予正大天晴在一定期限内对D-1553知识产权的独占许可,目的让正大天晴可以在中国大陆范围内对D-1553进行从研发、注册、生产到商业化的一系列独占性操作。D-1553产品是益方生物自主研发的一款KRAS G12C抑制剂,用于治疗带有KRAS G12C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KRAS G12C抑制剂,目前处于临床II期试验阶段。

该交易是典型的权益转让类BD交易,交易双方分别是big Pharma和本土biotech药企。正大天晴是国内知名的大型抗肿瘤、肝病药物研发和生产企业,成立于1969年,企业实力雄厚,在江苏南京、连云港、上海建有6大研发生产基地,拥有35个年销售过亿元产品形成“亿元产品群”。在抗肿瘤领域,形成了一类新药安罗替尼(福可维)为代表的先进的抗癌创新药产品线。而益方生物则是一家创新型药物研发企业,由多位海归博士在2013年联合创建,2022年刚在科创板上市,聚焦于肿瘤、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创新型靶向药物,上市以来企业市值处于上升趋势,但多年以来持续亏损也没有营业收入,例如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元,归母净利润亏损4.83亿元。今年上半年,虽然营业收入实现8000万元,但净利润仍然为负。

益方生物将权益转让给正大天晴,立刻获得了数亿元的现金流,首先缓解了其财务压力,也让广大投资者看到了它产品变现的实力,也降低了自身的研发和经营风险;权益转让也有利于加快D-1553研发进度;更重要的是,正大天晴在药品研发、生产、营销等有着丰富的经验,双方各自发挥优势,未来有望加速D-1553的临床实验和上市进程,并且益方生物依靠正大天晴,产品的商业化安排也获得了保障。该交易还有利于双方的数据分享合作,未来益方生物还可以使用正大天晴的开发数据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开发、注册或商业化D-1553产品。如果益方生物因此获得收益,正大天晴将相应获得一定比例的该部分收益。

二、德琪医药/翰森制药:商业化合作BD

不同于正大天晴和益方生物的临床II期阶段产品权益转让,德琪医药和翰森制药的BD交易是商业化合作。今年8月,双方就在中国大陆希维奥等包含或由塞利尼索组成的产品的商业化达成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达成了分工,德琪医药继续负责希维奥的研发、监管审批、产品供销,而翰森制药则独家在大陆进行希维奥等包含或由塞利尼索组成的产品的商业化。作为回报,德琪医药获得人民币2亿元的分期付款,并有可能未来根据产品市场表现获得最高达人民币5.35亿元的里程碑付款。后续,德琪医药还可继续从希维奥在大陆的销售获得收入,而翰森制药将相应收取服务费。

德琪医药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注于创新抗肿瘤药物的生物制药公司。2021年,德琪医药组建了200人的商业化团队,当时德琪医药的想法是自力更生,独立进行产品商业化活动。2022年,希维奥在大陆开启商业化进程,当年销售收入1.6亿元,但销售及分销成本却高达3.55亿元,总亏损6亿元。商业化的不利伴随着其市值的缩水,总市值从2021年巅峰时的132亿港元缩水到今年4月份以来的十几亿港元。不过,其现金流较为充足,截至今年年中,德琪医药仍有现金流13.2亿元,还可支撑其继续独立商业化运作。德琪医药将希维奥的商业化交给翰森制药,更多的应该是意识到与其耗费资金和精力于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不如交给擅长的合作伙伴,从而有更多的机会推动自身擅长领域的价值变现。

相对应的,翰森制药位列全球制药企业百强榜,市值是德琪医药的数十倍,营销团队实力雄厚,有巨额的资本可以支持其大规模商业化,已上市7款创新药全部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德琪医药与翰森制药的此次合作,可能也与希望在翰森制药的帮助下,推动希维奥进入医保目录有关。而翰森制药,帮助德琪医药进行商业化开发,也可开辟一个新的盈利点。

虽然经过此次BD交易,德琪医药从事希维奥销售工作的商业化团队会面临大的调整,需要解散或重新分配其他任务,之前铺设的商业网络也随之放弃,但长远来看,或许避免了继续商业化投入可能带来的继续亏损。

三、人福医药/胜普泽泰:研发及生产合作BD交易

不同于前两个案例是老牌企业帮助新创建的企业,人福医药和胜普泽泰的交易是新创建的企业帮助老牌企业。胜普泽泰成立于2019年,距今不过4年,而人福医药则已经成立30年了。

今年6月,胜普泽泰和人福医药签署了研发及生产战略合作协议,胜普泽泰帮助人福医药加速推进全球首创的抗耐药菌多肽新药研发及生产。作为回报,人福医药将支付胜普泽泰开发项目的里程碑金额1.4亿元,等产品上市后还将分得销售提成。

人福医药是麻醉及重症领域头部企业,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地建有五个研发基地,目前在研产品近220余项。由于成立时间长,在临床重症领域的开发、注册、药政事务、营销等方面有丰富经验。

胜普泽泰虽然成立才4年,但已是业内领先的AI+多肽合同研究、开发和生产(CRDMO)平台公司,将药物结构大数据和AI结合,是专注于构建多肽、拟肽、多肽偶联药物从新药发现到工业化生产的一站式AI-CRDMO服务平台。胜普泽泰除了可以助力企业研发,还能提供研发到上市整个阶段的原料药生产服务。

双方此次的BD交易,有利于人福医药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加速该款多肽新药的研发过程。双方共同开发抗菌多肽新药,属于强强联合,未来可能还会针对产品的商业化,衍生出其他的BD交易。

四、兰晟医药/丽珠医药:技术转让BD

今年10月,丽珠医药和兰晟医药就兰晟医药开发的LS21031签署了一个大中华区范围内的专利及技术转让协议。丽珠医药获得相关技术,而兰晟医药则获得1500万元首付款,后续还可获得最高不超过7000万元的开发里程碑金和8000万元的销售里程碑金。丽珠医药成立于1985年,拥有8000多个员工,是集医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医药集团公司,公司实力雄厚。丽珠医药聚焦精神、消化道、抗钟楼、辅助生殖等多个赛道,不断丰富多样化、差异化的产品管线,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其化学制剂中有多达19个品规的产品在国外11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注册批准。而兰晟医药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生物医药企业,致力于研发中枢神经系统领域创新药物。LS21031是兰晟医药花了十年心血研发的一款全新的PDE4D变构调节剂,在今年3月在国内获批了临床,适应症是抑郁症。此次技术转让BD,让丽珠医药丰富了产品管线,对兰晟医药来说,则给其悉心培育的新技术,找到了一个靠谱的主人,这种BD交易模式未来在国内大型药企之间和新兴生物医药企业之间,会不断增加。

五、迪哲医药/无锡市高发集团:成立合资公司

今年11月,迪哲医药与无锡市高发集团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其中,迪哲医药出资7亿元,持股比例87.5%。高发集团则出资1亿元,持股比例12.5%。该合资公司在白癜风、特应性皮炎、斑秃等局部的治疗领域进行含有化合物戈利昔替尼及化合物DZD8586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迪哲医药向该合资公司授予其所拥有的针对化合物戈利昔替尼及化合物DZD8586的在白癜风、特应性皮炎、斑秃等局部治疗领域研发、生产和销售药品所需的全部基础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及专有技术等),并获得合资公司支付的7亿元费用。该案例特别之处在于它是政企合作,以BD交易的形式,实际上新建一个公司,迪哲医药技术入股,并引进无锡高新区1亿元人民币投资,有效补充了迪哲医药的流动资金。迪哲医药的前身是阿斯利康亚洲研发中心, 2017年10月起独立运营, 2021年12月在科创板上市。目前,阿斯利康和先进制造仍是其并列第一大股东。近年来,阿斯利康频繁与无锡高新区建立战略合作协议,此次的迪哲医药,也和阿斯利康重视和政府合作的风格一脉相承。对无锡高新区而言,此次BD则是首个政府投资亿元级的生物医药项目,将政企合作推上了更高的阶梯,对其他地区的政企合作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六、未来展望

我国的创新药,尤其是生物医药,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美国等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熟的国家,分工、协作化还处在初步阶段。美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对研发有着明确的分工,一个成型的药品,背后往往是数个公司在不同流程的分工协作。有长于做孵化的药企,专注于孵化到临床I期的阶段。而临床实验阶段,则有对应的药企专门负责。而进入临床试验III期后,可能会直接转手卖给头部药企,或者直接IPO上市,摇身一变上市企业。随着产业的成熟和发展,分工协作是必然趋势,未来我国传统药企、生物科技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必然会继续深化,境内医药BD交易也必然会持续增加。

短期来看,随着集采的继续及医药反腐行动的推进,更多的企业可能不得不进行BD合作。在当前融资内卷化的大环境下,诸多生物科技企业融资困难,通过BD交易,可以专注于早期研发,等项目进行到一定阶段之后就可以将产品授权给传统药企,以实现技术变现,减轻财务压力,也可以节省商业化的成本,让技术和资金之间形成更快的循环。而传统药企也急需能带来高附加值的新品种。因此短期内,药企之间的BD交易有望继续增加。

长期来看,随着国内经济内循环的深化,及境内BD交易的增加和成熟,创新药公司可以转型为专注产品早期的公司,甚至分化为专注于孵化和临床实验的公司。而传统药企,则可以发挥自身在资本运作、人力资源、政策、市场营销推广、医疗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实现运营管理转型,专注于产品的上市、商业化、售后服务等项目。这对于我国药企内部效率的提升有着深远影响。同时,BD交易也对药企的对外战略布局方面有着诸多好处,可以借对方之力拓展供应链、市场,甚至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境内医药BD交易2023年回顾和未来展望

原文发表于《医药经济报》2023第96期(总第4551期)

文 | 医药经济报特约撰稿人、和君咨询高级咨询师 史天一

集采、医药反腐、医疗合规要求趋严、注册制拉低上市门槛,细分赛道竞争更加白热化等,令许多医药医疗企业的研发、商业化推广、资金等多个方面同时面临严峻挑战,而其中最关键的是资金,因为通常认为,足够的现金流是开展研发、营销、运营升级等的基础,但企业通过贷款、发行股票等常规方式融资在当前大环境下,难度愈来愈高。表现在资本市场上,经历了2021年前后的投融资热潮和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之后,近2年,国内医药医疗投融资回归理性,整体趋冷。2023Q1-Q3国内医药医疗融资事件虽然同比增长12.1%,但融资总额仅为850.2亿元,同比下滑25.1%。不过,企业或许可以探索其他企业发展路径,例如通过使用并购基金,在企业自身不需要出资很多的情况下,通过并购实现企业扩张和发展。下文简要介绍医药医疗并购基金的特点、医药医疗企业使用并购基金的现状及使用并购基金的注意事项。

一、并购基金为医药医疗上市企业并购提供了一个独特路径

并购基金,是上世纪中期从欧美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基金形式,数年以前传入我国。并购基金顾名思义,指专注于从事企业并购投资的基金。和其他私募股权基金相比,并购基金可以让企业实现高杠杆、低风险的并购。

一般来说,并购其他企业需要企业本身有大量的现金流。然而,并购基金整合了PE和上市公司和风险投资者,并购基金里只有小部分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而大部分来源是募集到的风险投资者的资金。从而使现金流不很充裕的企业也有机会并购其他企业。在高杠杆效应的同时,企业又可以将风险分担给PE机构,从而避免标的运营初期的亏损对企业产生影响。而且由于企业出资只占并购基金较低比例的股权,没有控制权,也就规避了大量要求申报的条款。

同时,并购基金也不需并入企业的报表,控制在并购基金手上的标的经营表现也不影响企业的表现,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基金并购多个标的,经过观察和优选后将其中表现出色的选择性的收购,从而大大降低了运营管理风险。

企业并购、并购基金,虽然多年以前就出现了,但许多医药医疗上市企业,尚未重视并购整合行业资源,也还没注意到并购基金的作用。对于医药医疗行业有并购需求,尤其是资金不是很充裕的上市企业,并购基金可以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路径。

二、并购基金有利于医药医疗产业升级

一个金融工具的使用,不仅要看其可操作性,也要看它的存在是否和大环境相呼应。和大环境相呼应的前提下,企业通过使用金融工具实现投资行为,长周期内也容易获得政策的支持。显然,并购基金有利于医药医疗产业升级。

长期以来,我国医药医疗行业存在行业集中度低、企业间协同发展弱的情况。在我国产业整合升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大方向下,多部门鼓励企业并购重组。政府及监管机构自 2014 年以来出台了多项鼓励并购重组的政策制度。早在2018年1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关于加强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期间药品监管工作的通知》就提到,支持药品生产企业兼并重组、联合发展。又例如2022 年1 月,工信部、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尚未形成,产业集中度不高”是医药供应产业链面临的问题之一。未来要让行业龙头企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在这一背景下,以上市公司为主体设立的产业并购基金在医药医疗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过程中自然扮演着重要作用。这在2017年1月10日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2016年修订)》提及“鼓励依法设立的并购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可以看出。

三、部分医药医疗企业已经在使用并购基金

部分医药医疗企业已经走在行业的前面,大力通过并购基金整合行业资源,力图构建医药医疗全产业链发展,同时整合核心技术、研发、营销团队等,让企业发展实现跳跃式发展,包括恒瑞医药、白云山、药明康德、爱尔眼科等。以下选取有代表性的企业简要分析。

1、恒瑞医药

曾经,恒瑞医药被认为是不会借用资本杠杆的保守药企,在研发和管线专利引进上都比较后知后觉。不过,这一观感在2022年被打破了。这一年,恒瑞医药设立产业并购基金,高达20.1亿元,居当年药企并购基金总额之首。基金名为上海盛迪生物医药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据恒瑞称,该并购基金的投资聚焦医药健康领域,主要针对医药健康领域优质企业,重点则关注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研发,借并购基金之力,来孵化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及生物医药创投平台。

恒瑞医药此次出手,可以说是吹响了创新药转型升级的冲锋号。因为对于医药医疗的头部公司而言,内部自研可能已经面临边际效应递减,这时通过产业并购的方式,可以引进外部创新火花,提高企业效率。而并购基金,则可以使恒瑞通过高杠杆,投资并购更多的头部生物医药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该并购基金的GP是恒瑞自己的控股子公司,而非外部的专业基金运营团队。此举主要原因是恒瑞作为头部企业,对产业大环境的理解、临床需求的把握、以及技术的透视、商业化的洞见等,有自信会比外部投资基金专业。

2、药明康德

药明康德产业并购基金布局比恒瑞医药更早。早在2021年,药明康德就联合“并购女王”刘晓丹共同设立了一支医疗产业并购基金,还通过关联公司成立了药明汇英一期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注册资本1.01亿元人民币。

而2023年10月,药明康德投资华平大健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的投资基金(主要针对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并购;下称“华平大健康基金”)。认缴不超过6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基金份额,其所持投资基金比例将不超过投资基金最终募集总额的19.9%,可谓是巨资投入。

华平大健康基金是全球私募股权投资业的先驱,在全球各主要市场均有布局。其投资战略特点为:行业精英和本地市场经验的结合,灵活投资各阶段企业。根据约定,该基金将通过收购、分拆等方式帮助平台企业完成行业并购整合。

华平大健康基金将主要专注于中国市场大健康领域的投资机会,未来计划投资10-15个项目,重点布局创新药、医疗服务的头部公司、创新医疗器械等,推动全球医疗创新技术落地中国。这正符合药明康德的未来发展战略,而且有全球私募股权投资业的先驱陪跑,药明康德未来通过并购实现升级迭代的前景广阔。

3、爱尔眼科

爱尔眼科对并购基金运用的得心应手,四两拨千斤,让企业从小规模快速膨胀,且企业能力快速提升。2014年,爱尔眼科旗下只有71家眼科医院和中心,而截至目前,爱尔眼科已经在全球建立了816家眼科医院和中心。

为了方便并购,爱尔眼科设立了多支有限合伙企业并购基金。在并购基金中,爱尔眼科与投资方都是作为LP,爱尔眼科用自身的运营管理体系和企业愿景说服投资方出大部分资金,自己只需投入很小比例的资金。爱尔眼科的并购基金操作手法,与其他使用并购基金的企业相比并无特别之处,其独特性在于投资者始终愿意承担大部分风险,与爱尔眼科共创未来。并购基金只是一个工具,爱尔眼科自身吸引投资者的魅力其实更加关键。其对市场的精准预判、设计的合伙人计划、高效的激励政策、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可复制的运营模式,以及对研发的大力投入,让投资者认为并购基金手段可以让其形成产融互动良性循环,不断并购新的眼科机构,可以复制其成熟的运营模式和技术,还能不断整合眼科医生和患者资源,有望实现持续盈利,推动其市值不断增长,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从而坚定地通过并购基金支持其发展。

四、使用并购基金需谨慎,企业需要有几个基本条件

企业并购是医药医疗行业提高行业集中度、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手段,而并购基金是高效动用多方资金共同推动并购行为的投资工具,未来当有更多的使用空间,越来越多的医药医疗企业也有机会使用并购基金。虽然并购基金有诸多好处,在当前既鼓励资本市场活跃度,又严格准入和规范的市场监管环境下,企业当在谨慎理性的基础上,发展以下几个能力后,再考虑使用并购基金,如此可形成产融互动良性循环,不至于盲目无序扩张后失去发展张力。

1、良好的资金状况

虽然并购基金可以让企业在资金不很充裕的情况下也可以开展并购,但企业作为经营核心,至少要保证自身有健康的资金状况,稳定的现金流和较可观的利润率,仍是企业成功使用并购基金实现并购的前提,毕竟自身先活下来,并购其他标的才有意义。

2、企业组织者极强个人魅力以及企业魅力

由于并购基金的高杠杆特点,企业必须努力打造组织者的个人魅力和企业形象,来吸引PE、风险投资者的加入。企业组织者的个人信用、说服能力、演讲能力、战略构想、领导力,乃至企业的组织氛围、企业文化、企业上下对未来的愿景等,都是PE和风险投资者评估一个企业未来走势的重要指标,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使用并购基金,只有组织者个人魅力和企业魅力都极强的企业,才能成功获得大笔的资金支持,共谋并购扩张大计。

3、信息收集和发现机会的能力

虽然借助PE机构,或者外部专家,企业也能够进行标的筛选,可能偶尔依靠外力企业也可以有较高的并购成功率,并购的标的表现可能也良好,但毕竟企业自身对行业的理解和对相关核心技术演变趋势的预判才是最关键的。打算使用并购基金的企业,至少要有较强的研究机构,在信息搜集、政策分析、洞察自身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知道自身真正需要什么资源,先预见机会,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发现机会,从而并购自身真正需要的标的。

4、统筹规划能力和清晰的发展逻辑

如果企业统筹规划能力弱,也没有清晰的发展逻辑,即使运用并购基金并购了许多标的,也可能由于经营不善而给自己带来麻烦。这需要企业在洞见未来的基础上,运用强大的统筹规划能力,把标的企业的整个组织吸纳进自己的组织,为我所用,并且靠清晰的发展逻辑和战略能力,调动各路资源把整个企业引向正确的发展道路,让生产、研发、营销、人力资源等不同板块齐头并进,给投资标的赋能,实现价值变现,也推动自身实力的真正提升。



医药医疗并购基金的特点、现状及注意事项